新光證券1526日馳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dcard證券開戶平台

 

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,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

新聞01

外資8千億留台買股?老手看好這族群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2023.01.10 台股示意圖。圖/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外資8千億留台會買股?老手點頭 外資昨(9)日回頭大買台股361.87億元,創史上第9大紀錄,資深分析師指出,外資去年賣超部位中,尚有8000億元沒匯出台灣,現隨美股元月行情亮眼,有望回補台股發紅包,激勵大盤意外走強,雖看好低基期電子股接棒演出,但示警暫避業績高基期個股,包括驅動IC、ABF3雄等。 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表示,股價漲跌反應市場預期心理,但關鍵時刻卻是反市場走勢。如華爾街自12月就瀰漫對2023年美國經濟衰退的悲觀氣氛,造成美股4大指數除了道瓊,其餘都失守季線,然而2023年元月卻比預期強勁,近來標普500、費半都收復季線,剩下只有科技股那斯達克還在季線之下。 轉折因素在於12月非農就業數據,新增就業22.3萬人,高於預估的20萬人,但時薪月增0.3%,低於11月的0.4%,表示薪資成長速度趨緩。2月1日的FOMC利率決策會議有很大的機率只有升息1碼,回到2022年第1次升息的幅度,市場心理鬆了一口氣,原本悲觀的氣氛立刻改變,短線拉抬美股及台股。 過去這段時間台灣不管經濟成長率、外銷接單、出口數據都顯示2023年展望保守,但台股元月以來反市場心裡卻大漲逾500 點,這是什麼邏輯呢?蔡明彰強調,2022年台股重挫4081點,創11年來最大跌幅,不僅把去年各種利空,包含俄烏戰爭、通膨升息、庫存調整都反應,也把2023年大環境轉壞提前反應了。 外資2022年賣超台股1.23兆元,匯出4167億元,問題是還有8000億元沒有匯出台灣,未來究竟會做什麼?這8000億元,若美股續跌,自然還會再匯出,若美股上漲就會被迫回補台股。當外資回頭買進台股,大盤就很容易出乎大家意料的走強。 美股及台股2023年初步走勢反市場心理,中國解封的混亂也沒有如外界預期的悲觀,陸股及港股元月以來都上漲,香港恆生指數甚至大漲8%,漲幅領先全球。 主要國際股市的走勢都共同顯示對2023年悲觀的預期,都已在股市長期籌碼換手。反而有一些經濟數據或企業財報的利多,股市短線就意外大漲,這有助於台股信心的增強,投資人信心恢復就會尋找更多的個股標的。 反市場心理使得低基期個股短期內漲幅會較大,因為低基期個股的長線籌碼徹底換手。電源管理晶片的需求仍低迷,矽力-KY、力智、茂達等目前業績尚未回升,茂達12月營收2.81億元,年減53%,創掛牌來新低。 研調機構預估上半年為傳統淡季及消費電子疲軟,今年全球電源管理晶片今年上半年產能年增4.7%,報價續降5%~10%,但矽力-KY周一亮燈漲停,力智、茂達也都大漲。基本面不佳,但股價強勢,主因股價低基期,矽力-KY過去1年大跌51%,跌幅領先IC設計族群。 再看手機零組件景氣最先行指標,功率放大器的穩懋、射頻的立積,12月營收分別月減11%及14%,年減率也高達54%、24%,但周一穩懋漲停,同樣理由,穩懋過去1年大跌49%,股價基期太低。 蔡明彰認為:低基期股領彈,但若基本面沒跟上,股價勢必回檔 蔡明彰認為,這不表示未來選股不必看基本面,原本股價低基期,經過一波反彈後,低基期的優勢沒有了,如果基本面沒有跟上,股價將會回檔。 驅動IC的聯詠受惠急單,第4季營收224億元,季增15%,股價自底部208元漲到357.5元,反彈72%,站回年線,是IC設計的強勢股,經這波大漲,過去1年跌幅縮小至17%,已不再是股價低基期,但12月營收77.68億元,中斷連2個月回升。 現階段要避開業績高基期個股,ABF3雄為代表,大盤第1隻腳12629點之後,欣興反彈58%、南電77%、景碩61%,表現相當強勁,但大盤打第2隻腳,ABF3雄卻快速回跌,籌碼凌亂是根本原因,過去幾年業績快速成長,但從 2023年EPS將開始衰退。 欣興預估2023年EPS從去年20元降至18元,南電從30元降至28元,景碩自17元降至15元,大致是連續成長6年後的首次衰退。 多數電子股已在2022年業績衰退,但欣興2022年9月營收135億元,創歷史新高,高峰時間比其他電子股較晚,12月營收106億元,月減16%,年增縮小至4%,所以業績基期較高,2023年衰退機率升高,股價當然承壓。 ※免責聲明: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,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,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,自負盈虧。 (旺得富理財網 李宗莉) 台股 Tap to Unmute

新聞02

12/8盤前》景氣差?這檔CEO大買自家股 工商時報 梅中和 2022.12.08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台股今(12/8)日盤前掃描的重點新聞如下: A.利多因子: 1.台積電台北時間7日凌晨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Fab 21廠第一期舉辦首批機台設備到廠(First tool-in)儀式,宣布將開始興建第二期並導入3奈米製程。創辦人張忠謀表示,「自己過去夢想、就是在美國設廠」,現任董事長劉德音延續了他的夢。 劉德音指出,Fab 21第一期及第二期完工滿載後,年產能將逾60萬片晶圓,可帶來100億美元營收貢獻,終端產品市場價值估超過400億美元。 2.2023年金控公司配現金股利有「轉機」?金管會主委黃天牧7日在回答立委質詢金控獲利及股利大減時表示,配息是要在金融機構財務健全情況下發放,「要看金融機構提出的方案」。即金管會不排除可討論應變方案,讓金控公司在有獲利且資本適足率健全的情況下,能回應投資人想配現金股利的需求。 3.歷經白紙運動抗爭,大陸主要城市陸續放寬管制措施,市場樂觀期待動態清零政策的轉向可能,隨大陸重新步上解封道路,金麗-KY(8429)、鮮活果汁-KY(1256)等中概股開始上演落後補漲。 4.台灣上市櫃企業獲利在連兩年破4兆元後,2023年將呈雙位數衰退,兔年景氣撲朔迷離,第一金投顧預測,2023年台股指數先蹲後跳,第四季挑戰萬七關卡。 陳奕光看好四大類股,一是價值型,如貨櫃航運、二是景氣循環股,電子股如面板、記憶體、被動元件,非電族群則是金融、房地產,三是電動車,長期成長性高,四是戰略物資,如半導體產業。 5.俄烏戰爭掀起軍工熱潮,隨著各國競相投入軍用無人機的採購、部署與研發,軍用無人機前景也跟著燙金,根據市調預估,2022~2025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自165億美元成長至343億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達27.6%。 搶先布局軍用無人機零組件的台廠含聯發科(2454)、聯詠(3034)、新唐(4919)、盛群(6202)、亞光(3019)、中揚光(6668)、佳邦(6284)有望搶先受惠。(閱讀全文) 6.長榮航熬過2年~3年疫情危機,長榮航董事長林寶水7日表示,迎接解封商機,已新闢米蘭、慕尼黑航點,北美熱門航線洛杉磯、舊金山2023年每日飛航3班,整體而言,2023年客運一定旺,並喊出「長榮航營運持續成長,期望永遠有獲利」。 7.汽車業需求增溫,帶旺汽車動力暨安全零組件大廠智伸科(4551)及塑膠射出成型機大廠富強鑫(6603)11月及前11月合併營收均創同期新高,富強鑫最長訂單能見度看到明年第四季,隨著電動車及新能源產業帶動訂單增長,看好明年營運成長。 8.面對經緯航太、雷虎科技陸續推出無人機搶市,漢翔董事長胡開宏7日出席法說會透露,對於無人機發展,漢翔不會缺席,會做系統整合,跟民間產業結合,以協助產業發展無人機,目前公司已有標的案件進行中。至於軍用無人機研發,漢翔目前沒有計畫推動,因中科院已有軍用無人機研發,公司不會重覆投資。 9.三商美邦人壽投資長廖瑞雄7日在法說會表示,因為預判三大因素好轉,即疫情、地緣政治與通膨等情況緩解,明年不會比今年差,第四季已開始加碼台股,尤其是高股息型股票,看好明年行情,且台股反向ETF逐年降低部位,今年已執行完成,到9月底市價剩51億元。 10.台積電美國新廠(Fab 21)動起來,預計同屬5奈米家族的4奈米製程(N4)會在2024年進入量產,第二期3奈米產能會在2026年開出。包括蘋果執行長庫克、輝達執行長黃仁勳、超微董事長蘇姿丰等,均表示會在Fab 21投片。 11.技嘉(2376)在旗下主機板、顯示卡及伺服器等三大產品出貨、營收同步揚升下,11月合併營收強勁彈升、再度站上百億大關,月增幅逾三成、達到108.61億元。累計今年前11月合併營收984.39億元,年減幅收斂至13.8%,為僅次於去年同期的歷年次高。 12.美國在半導體等戰略產業對競爭的中國企業祭出嚴苛的限制,但最新動態顯示,在相關限制雙面刃的影響下,美國業界對於政策已有大幅反彈聲浪出現,目前美國國會正計劃放寬對於中國晶片的相關限制。 13.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長短線話題不斷,各界關注赴美設廠效益,外資不僅全面看好長線有助滿足客戶分散生產需求,短期營運方面,花旗環球證券研判,台積電11月營收將是短期高峰,帶動本季營收達成季增率持平財測目標,同時有望突破全年財測。 14.國票金控成立來首度辦理3億股現金增資,7日股東繳款已全數完成,總計募資30億元,每股認購價格10元,實收股款為30億元,已全數收足,並訂12月7日為增資基準日。 15.赴美設廠利多推不動,權王跌破月線!台積電美國廠移機典禮冠蓋雲集,惟7日股價卻「不賞臉」,領先大盤跌破月線,再探逾三周新低,惟法人認為,台積電波段漲幅已大,屬良性回檔,預期10日在美舉辦的台積電投資人日(TSMC Investor Day)可望釐清市場擔憂。(中性看待) 16.股王大立光(3008)股價走過幽谷,近期反彈至「2」字頭走穩後,花旗環球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佳儀及時送暖,看好營收年增回溫趨勢不止,將推測合理股價調升至3,000元,暌違近一年時間,終於又有外資看大立光股價登「3」字頭的可能性,格外令市場振奮。 17.LED封裝廠宏齊(6168)積極轉型,將資源重壓在Mini LED、Micro LED、IC封裝等三大應用,IC封裝因基期低,2023年可望衝上雙位數營收,公司看好明年各領域重啟成長動能,力拚2023年重返成長,幅度將達10%至20%,約當近五年營收次高紀錄。 18.英特爾7日首度在台舉辦永續日活動,廣達資深副總楊麒令重申明年伺服器業務仍能維持雙位數成長,只是成長率不如今年,主機板擴產將集中在泰國,明年中之後泰國產能貢獻度將拉高至5成。 宏碁共同營運長黃資婷則表示,宏碁不論是核心事業還是新事業「看到機會就撲上去」,明年初CES也將端出新品。 19.南光(1752)受惠日本客戶骨鬆藥將上市,台灣市場穩定成長,加上抗發炎用藥「命得生」注射劑得標大陸一次性採購,初估年出貨1,000萬劑,10月起開始出貨,目前已進入24小時加班狀態下,總經理王玉杯7日在法說會中表示,明年爆發力大。 20.內政部今年端出的300億擴大住宅租金補貼方案,共嘉惠30萬戶租屋族,並開放經濟及社會弱勢戶延長申請至12月30日。桃園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劉貞君表示,加上未來三年政府將有千億租屋補貼投入,除了有助於健全租屋市場,每戶每月平均省下約5,000元,運用於擴大各類消費,將成振興景氣重要的一環。 21.消費性市況低迷,連帶影響NAND Flash控制IC廠群聯(8299)股價一度跌破月線,不過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統計,執行長潘健成逆勢加碼買進615.5張公司持股,顯示看好未來公司營運有望重新再起。(閱讀全文) 22.上銀集團旗下邁萃斯精密及大銀微系統兩公司,攜手購入新竹鳳山工業區土地興建新廠,7日舉行聯合奠基典禮,第一期工程投資35億元,預計2025年3月投產,除做為研發、生產製造與培訓基地外,也將生產齒輪磨床、刀具、精密定位平台及線性馬達等產品。 23.疫後拚觀光,交長王國材7日指出,明年觀光發展會以日本、韓國、新南向國家為推廣重點,希望儘速回到疫情前水準,力拚回到國際旅客600萬人次,並以2030年觀光總人數達到1,600萬人次為目標。 24.台積電砸逾兆元赴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設立兩座晶圓廠,海空運業喜迎貨運新大單。這項美國史上最大外商投資案之一,據了解,動用多家貨代業者,及海、空運公司,陽明等有跑美國線的船公司,及華航等航空公司,自去年底開始陸續為台積電運送機台設備、人員等,海運到美西港口後透過卡車運送,運費已較去年翻倍漲。 25.攸關權證避險降稅的《證交稅條例》修正草案,將於8日行政院拍板定案。未來稅率從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,為期五年。據悉,送入立法院後,將力拚本會期三讀通過。 26.受到內外需求疲弱與大陸嚴格封控的影響,重擊生產與消費,拖累大陸今年前三季GDP增速僅為3%。近日大陸中央與地方陸續對封控鬆綁,知情人士透露,大陸政府高層正在探討將2023年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%左右,顯示官方正著力使經濟和社會生活擺脫疫情影響,儘早步入正軌。 27.大陸逐步放寬防疫管控,眼看2023年開放有望,機構看好網科股將在該背景下受益。中信里昂最新報告指出,近期跌落谷底的網科族群有望大幅反彈,阿里、騰訊等網路巨頭是首選標的。 28.國際能源總署(IEA)發布最新報告指出,俄烏戰爭加速再生能源發電,2025年再生能源將取代煤炭,躍居全球最主要的電力來源。 29.台積電5奈米晶圓廠移機典禮,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、並宣揚為美國製造的一大里程碑。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7日指出,台積電受到美國政商界高度重視,在美國市場取得超越英特爾的氣勢,估計在代工技術無敵下,當地訂單量也會對英特爾、三星形成壓力,全球半導體市場會有新的競合現象。 30.台積電宣布在美國400億美元投入先進製程,再度引發「去台化」疑慮。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7日受訪強調,台積電此時東進美國「時機很恰當」,是企業布局上的最佳時間點,也是爭取客戶重要策略。他並透露,未來台積電也有望到歐洲設廠。 31.台積電東進,引發台灣產業空洞化的論戰,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7日指出,台積電到海外投資,是台灣經濟力向海外延伸,若台積電不去美國投資,競爭對手也可能會去,長期來看,這反而是好的決定,不會因此就讓台灣的產業空洞化。 32.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,台積電赴美投資新廠,部分人士炒作「去台化」議題「完全不存在」,美國投資產能僅占台積電產能很微小比例,「台積電最先進製造仍在台灣,台廠也是最賺錢的工廠」。經長王美花也說,台積電從3奈米到1奈米皆依計畫執行,台灣是台積電最重要的生產基地。 33.作為大陸下半年度財經政策前瞻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,預定12月中下旬召開,這是中共二十大後的首個高層級經濟會議,廣受各方關注。中共中央政治局6日召開會議,提出2023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,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,優化疫情防控措施。 34.電感廠今展科(6432)公布11月營收,受惠於11月工作天數回復正常、面板廠急單湧入,今展科單月營收達9,025萬元,月增27.47%,登上近六個月以來高點,儘管急單效應仍在,不過12月有年終盤點,將干擾若干急單效應。 35.工業電腦廠事欣科(4916)受惠博弈、軍工客戶積極回補庫存,拉貨力道顯現,帶動11月營收跳增至3.09億元,繳出年增97.72%、月增16.9%的亮眼成績,重返3億元整數大關之上,創近兩年半新高。 36.葡萄王(1707)11月營收11.62億元,創下歷史新高,月增36.55%、年增9.86%;累計前11月營收92.81億,年增6.15%;法人看好全年營收衝破百億元大關,將可輕鬆達標。 37.擴展全建材整合,環泥(1104)副總侯智元7日指出,將三路並進推進全建材服務領域,將引進日本Nichiha外牆板及屋頂板等建材;另外也將持續擴充石膏板產能,投資第二產線提升市占率過半;並規劃拓展預拌混凝土據點由中南部北上,尋求新據點通路。預估明、後年的資本支出在5~10億元。 38.喬山(1736)7日公布自結11月合併營收37.39億元,月增15%,年增37.97%,為單月歷史第三高,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291.1億元,年增9.73%,創同期新高。喬山表示,第四季為健身器材最旺一季,預計12月合併營收將維持在高檔。 39.近日來受惠於大陸優化防疫管控措施,與大陸不銹鋼價繼續走強,國際鎳價反轉走高,每公噸鎳期貨價衝破2.9萬美元大關。受此激勵,國內不銹鋼廠接單氣氛好轉,受惠廠商包括燁聯(9957)、唐榮(2035)、允強(2034)、新光鋼(2031)、彰源(2030)、運錩(2069)等相關鋼廠。(閱讀全文) 40.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在KY股業績發表會致詞指出,今年來上市公司基本面表現良好,前三季全體上市公司稅前盈餘達4.05兆元、年增8.02%,KY股年增更高達32.1%。 41.上市櫃公司11月營收公布進入倒數計時,目前已有包括長聖(6712)、健喬(4114)、M31(6643)、聯亞(3081)等20檔上櫃公司,單月營收創歷史新高,由生技股與電子股分庭抗禮。 B.利空因子: 1.11月進出口吹冷風!財政部7日公布11月進出口統計,出口今年首見雙位數衰退、年減13.1%,創七年來最大降幅。五大類、11大項貨品皆墨,連寄予厚望的電子零組件類也終結連42紅;五大出口地區,除日本外,陸港、東協、美歐同步衰退。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直言,數字相當不理想,可說是「暗淡無光」。 2.海外需求減弱,加上本土疫情擾亂生產及物流活動,大陸11月進出口衰退幅度擴大,且遠遜市場預期。其中,出口年減8.7%,降幅創逾兩年半最大。分析指出,隨著2023年全球需求走弱,未來一段時間出口將進一步萎縮,大陸經濟將更加依賴內需。 3.美股投資人持續評估聯準會鷹派升息的可能性,以及相關政策對於美國企業的影響,華爾街股市7日開盤後在平盤附近震盪,終場近乎持平。 道瓊工業指數微幅揚升1.58點或0.00%,收33,597.92點;標普500指數小挫7.34點或0.19%,收3,933.92點;那斯達克指數小跌56.34點或0.51%,收報10,958.55點;費城半導體指數微跌0.28點或0.01%,收在2,673.25點。 4.中美外交角力延伸到波斯灣國家,美國總統拜登7月剛結束被認為毫無收穫的沙烏地阿拉伯訪問行程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抓準時機於7日出訪沙國並出席「中阿峰會」。中沙計劃簽定價值293億美元商業協議,與陷於谷底的美沙關係形成強烈對比。(中性看待) 5.台積電美國新廠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,美國總統拜登(Joe Biden)親自出席並在致詞時指出,美國製造回來了,台積電成功推動美國製造業的進程,更可稱為製造業的推手,並且把更多的供應鏈帶回美國,此舉可能會改變半導體的遊戲規則。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5年前曾在美設立過8吋晶圓廠,但當時遇上了成本、人員、文化等種種問題,當劉德音接下董事長一職後,決定赴美投資,顯示台積電已經準備好了。不過張忠謀也提到,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變化下,「全球化幾乎死了,自由貿易也快死了,很多人仍然希望這些能回來,但我認為他們不會回來了。」(中性看待) 6.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Fab 21廠第一期舉辦首批機台設備到廠(First tool-in)典禮,並在2024年開始量產5奈米家族的4奈米製程。集邦表示,目前全球性的通膨造成原物料價格上漲,已然導致晶圓價格漲價。長期來說,「逆全球化」趨勢使得各地營運成本墊高,恐怕仍將為各晶圓廠帶來龐大的定價壓力。 7.半導體產業知名分析師陸行之則持保留意見,他認為,T公司(即台積電)加碼在美投資金額後,以營收年複合成長率等假設基礎不變條件下,拉高美國廠資本支出,形同提升低毛利美國廠營收比重、折舊費用,對於一直在精算台積電獲利前景的外資分析師不算好消息。 8.受制大陸防疫管控干擾,油價、塑化及電子材料行情趨緩,台塑四寶11月營收除台塑逆勢小增,其餘趨緩下滑,11月合計營收1,313.45億元,月減8.7%,年衰退13.3%;其中,台塑月增1.9%,南亞月減5.4%,台塑化、台化也因煉油歲休,及油價、ABS、PS報價下滑干擾,營收月減11.1%、12.3%。 9.摩根大通執行長迪蒙(Jamie Dimon)與高盛執行長蘇德巍(David Solomon)周二不約而同警告,指通膨高壓恐傷害消費者需求,進而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深淵。為了因應經濟前景黯淡,高盛與美國銀行表示可能裁員或放緩召募速度。 10.儘管消費者支出持續增長,但澳洲第三季經濟擴張比前一季放緩,增幅不如市場預期。分析師認為,這反映出通膨高漲以及一連串的升息對該國的衝擊開始顯現,預料將拖累明年經濟表現。 11.儘管產油國計畫減產,西方對俄羅斯石油也祭出新制裁,但市場更擔心全球經濟走疲限制能源需求,國際油價周二重挫,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更一舉摜破80美元重大支撐,創今年1月以來新低。 12.受制終端需求減少超過預期,加上美國石化因應年底財產稅,大量低價出口亞洲,產品跌幅超過預期,台塑修正第四季營收成長看法,轉為與南亞、台化及台塑化一樣,預估第四季營收比第三季表現趨緩。 13.外媒引述消息報導,蘋果醞釀多年的自駕車計畫因技術困難重重,不得不修改設計放棄全自駕目標,並將預定上市時間延後一年至2026年。消息一出蘋果股價應聲下跌,也讓主要合作夥伴樂金電子(LG)股價暴跌。 14.去年因散戶大軍軋空而股價暴漲的迷因股在今年紛紛退燒,諸如電玩零售通路GameStop、美國連鎖電影院營運商AMC等自今年以來股價大幅拉回,反映疫情過後投資人趨向謹慎,股市投資回歸基本面。 15.在面臨龐大贖回潮後,私募巨頭百仕通(Blackstone)與喜達屋資本集團(Starwood Capital Group)近日相繼宣布旗下旗艦房地產基金限制贖回,顯示投資人急欲撤資走人,恐連帶波及商用不動產市場發展。 16.車廠「元旦漲價」行動再添大咖成員,國內市占率第二高的中華汽車宣布,旗下多款國產乘用車,及得利卡、中華尖兵P350等商用車,明年元旦起漲價1萬元,成為繼裕隆日產、和泰汽車後,第三家元旦漲價的國產車廠。 17.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(3260)7日公告11月合併營收26.21億元,較上月減少3.5%,持續受到記憶體價格走弱,以及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影響。威剛預估DRAM現貨價將趨於穩定,合約價有機會在2023年第一季後跌幅收斂,第二季價格築底回溫。(暫中性看待) 18.臻鼎-KY(4958)7日公告11月營收150.21億元,月減29.11%、年減22.39%。臻鼎表示,因大陸封控措施延續,影響手機旺季的供應鏈出貨步調,導致11月部分訂單拉貨減少,不過隨著供應鏈正逐步恢復,臻鼎也將積極配合出貨,致力將影響幅度降到最低,預期全年營收與淨利仍將續創歷年新高。(中性看待) 19.PCB鑽針廠尖點(8021)7日公告11月營收2.78億元、月減2.6%、年減15.7%,前11月營收32.47億元,較2021年同期減少5.3%。 20.電源管理IC廠相繼公告11月合併營收,其中力智(6719)、來頡(6799)等11月合併營收皆持續下探。 21.台驊控股(2636)7日公布11月營收14.12億元,月減10.78%、年減61.63%,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269.89億元、年減17.17%,主要受到海空運市場需求疲弱,連動運價持續下滑影響。 延伸閱讀 陸新十條上路 15檔中概股重啟漲勢 14檔債券ETF交投熱 這檔成交量日增8成 公股金控明年股息 這3家可望配逾1元 台積赴美設廠 海空貨運業受惠 2家最吃香 電動車大單到手 這檔「紅」了 台股盤前掃描

新聞03

MoneyDJ新聞 2023-01-06 16:34:04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中國宣布房價連跌三月的城市將可調降首套房貸利率;另傳出金融監管部門計劃階段性放寬針對房企的「三道紅線」考核。而與此同時,人行本週公開市場淨回籠規模高達1.6兆元(人民幣,下同)、創歷史新高;滬深兩市今(6)日早盤微幅開低後震盪翻揚,滬指、深成指小幅拉升,創業板站上2400點,科創50一度漲近2%。中國新冠疫情仍在升溫,而春運啟動在即,預計春運期間客流總量近21億人次、年增99.5%。午後,兩市震盪拉回,漲幅均見收斂;滬指終場收漲0.08%,連五日上漲;本週累計漲2.21%、週線連二紅。 上證指數今日收於3157.64點、漲0.08%;深證成指收於11367.73點、漲0.32%;創業板指收於2422.14點、漲0.95%;科創50收於991.10點、漲0.77%。以週線來看,上證指數本週累計漲2.21%、深證成指漲3.19%、創業板指漲3.21%,週線均呈連二紅;科創50漲3.25%、週線亦連二紅。 成交量方面,滬市今成交3,385億元,深市成交4,996億元,兩市成交額8,381億元,相較前一交易日微幅量縮約1%。 而代表外資動向的北向資金今日合計淨流入60.66億元,連三日呈現淨流入;其中,透過滬股通淨流入44.72億元,透過深股通淨流入15.94億元。北向資金本週累計為淨流入200.19億元;其中,透過滬股通淨流入83.34億元,透過深股通淨流入116.85億元。 從盤面上來看,太陽能設備、風電設備、電機、能源金屬、汽車零組件、有色金屬、化肥股漲幅居前,大消費類股則多走跌,旅遊/飯店、教育、空運/機場、商業百貨、釀酒股跌幅居前,房地產股亦回檔。概念股方面,TOPCon電池、HIT電池、汽車一體式壓鑄、麒麟電池等概念股走強,線上旅遊、免稅商店、拼多多、托育、數位哨兵、虛擬數位人、雲遊戲等概念股則走弱。 特斯拉中國宣布降價促銷,帶動相關概念股今日續走揚,京泉華(002885.SZ)等3檔收漲停,寧德時代(300750.SZ)等逾40檔個股漲逾2%。 美股四大指數週四下跌,港股今日隨之震盪盤整,香港恆生指數今早延續開高0.8%,旋即短線獲利賣壓湧現,恆指一度震盪翻黑,隨後再翻揚,惟恆指連四日上漲後,累計升幅巳超過1,300點,持續上攻略顯乏力,午後再走弱,進而失守21000點大關。盤面上,農產品、銀行股漲幅居前,半導體股相對強勢,汽車、旅遊、零售股則走弱;恆生科技指數跌1.4%,面對特斯拉降價促銷,小鵬(9868.HK)股價跌近7%,理想(2015.HK)跌逾6%,蔚來(9866.HK)跌逾4%。恆指終場收於20991.64點、跌0.29%,終止連四日上漲;本週累計漲6.12%、週線翻紅。

2838聯邦銀高殖利率股票推薦ptt, 3311閎暉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, 2324仁寶2023存股推薦dcard

OPEN445RE115EF5EE

 


2023新光證券定期定額買股怎麼買》 2484希華新手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6142友勁高殖利率股票推薦6288聯嘉高殖利率股票推薦 1786科妍新手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上坤地産(06900):2022年前11個月合約銷售額約79.2億元

 

arrow
arrow

    s66y6db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